比利时对瑞士大名单-比利时对瑞士历史对阵

体育新闻欧洲杯比力时对瑞士比分

比利时对瑞士大名单-比利时对瑞士历史对阵

比利时对阵的不是瑞士,是瑞典。最终,比利时1比0战胜瑞典。

北京时间2016年6月23日3时,2016法国欧洲杯小组赛第三轮E组较量展开,在尼斯体育场由瑞典对阵比利时。上半场比赛,瑞典和比利时两队都制造不少威胁,但是都没有破门,纳因戈兰在比赛临近结束阶段打入全场唯一进球,比利时1-0战胜瑞典,获得小组第二,16强将对阵匈牙利。瑞典3战仅拿到1分,伊布领衔的球队最终出局,瑞典神塔也将黯然告别国家队。

比利时vs瑞士比分预测

欧洲杯比利时vs瑞士比分预测为4-1、5-0。

比利时队近些年虽然随着主力球员老化,不过依然可以排在世界第五名,球队完成新老交替,技战术打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阵容更年轻了,体能充沛情况下,攻防两端都做的还是值得肯定,这届欧洲杯预选赛的表现不错。

小组赛6场比赛过后,取得的5胜1平的不败战绩,以16个积分排名F组第一位,目前已经提前拿到了出线资格。现在需要考虑问题球队战意如何,阵容调整幅度也是直接影响即战实力,接下来两场比赛也是争夺小组第一问题。

瑞典队的近况:

瑞典队则处境堪忧,他们在2023年春季的比赛中就已经遭到了比利时队的洗劫。当时比利时队以3:0的比分取胜,这也为瑞典队在欧洲锦标赛预选赛中的开局定下了基调。

瑞典队在小组赛中只取得了6分,他们在主客场对阵奥地利队的比赛中都未能取胜,他们几乎必须寄希望于取得附加赛资格,以免自1996年以来首次无缘欧洲锦标赛。

瑞典队的最近一次联合会杯战绩并不能保证他们能够进入附加赛,目前他们还没有被列入参赛队伍。瑞典主教练詹内·安德森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仅因为他的球队在去年的世界杯中未能晋级,而且瑞典队在11月份与爱沙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比赛中可能已经无法挽回局面。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

瑞士为什么没有加入欧盟?

提起瑞士,人们常会联想到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精美的钟表、名山和奇湖。瑞士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其年人均收入高达3万多美元,名列欧洲第一,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它既不是欧盟成员,也不是联合国成员。然而,它却慷慨地接纳、安顿了众多国际组织,在那里频繁举行各种国际会议。像瑞士这样一个与联合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游离在联合国大家庭外的国家,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瑞士为“永久中立国”,以奉行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卓然于世。近20年来,瑞士人一直在争论是否该加入联合国。

全民公决是否加入联合国3月3日,瑞士就加入联合国问题进行第二次全民公决。瑞士曾于1986年就是否加入联合国问题举行过全民公决,结果遭到3/4 多数票的否决。当时一家瑞典报纸以通栏大标题“瑞士人疯了吗?”表达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疑惑。然而瑞士国民自有道理,他们担心加入联合国后,瑞士的中立国地位、主权独立和直接民主会受到影响,瑞士会成为大国的附庸,难以实现其自身价值和利益。

冷战结束后,瑞士加入联合国问题又被重新提到联邦政府的日程上来。瑞士政府的目标是争取在2003年前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2000年3月,瑞士 12.47万人签名提出倡议,要求加入联合国。2001年10月,瑞士议会通过决议,决定将加入联合国的人民倡议付诸全民公决。联邦政府反复强调,“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在众多问题上所面临的挑战超出了国界。瑞士不能再与世隔绝,而应该加入到联合国中去,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和反对恐怖主义。一个国家只有参与决策,才谈得上拥有真正意义的主权。让世界听到瑞士的声音至关重要。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联合国不会强迫其成员参与任何军事行动。因此加入联合国后,瑞士的中立国地位不会改变。”

在此背景下,瑞士此次公民投票的结果于3月3日下午5时(北京时间3月4日凌晨)左右计出。加入联合国的倡议如果获得通过,联邦外交部长将立即举行新闻发布会,瑞士联邦政府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关于瑞士加入联合国的申请信函将正式签上日期发出,此函在数月前即已公布。根据最新的民意测验预测,可能有 54%的瑞士公民赞成,17%反对,9%还处于犹豫状态。从以往瑞士全民公决历史看,在471.5万选民中,能有40%到50%的选民参加投票就不错了。

瑞士法语区最大报纸《时报》日前以《瑞士人在给他们自己投票》为题发表社论认为,瑞士已经有好多年没有经历过如此“残酷”的投票了。即使瑞士人再次对加入联合国说“不”,地球照样在转动,但最终受到损害的将是瑞士的对外形象和瑞士的外交政策。在世人眼里,瑞士将被看做是一个不开放的、孤独的国家。瑞士将不得不继续在联合国当观察员,充当“折叠椅”,难以有所作为。

积极参与联合国行动

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瑞士因担心影响其永久中立政策而置身其外。1946年,联合国签署协议,将前“国际联盟”总部所在地———日内瓦万国宫交联合国使用,决定联合国欧洲办事处在此办公。1966年将此更名为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1948年,瑞士成为联合国的观察员,向联合国有关机构派驻大使级代表,并每年向联合国交纳和捐赠4.7亿瑞郎。如今,联合国已拥有189个成员国,全世界只有梵蒂冈和瑞士不是其成员。每个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各种国际会议达 600个以上,比纽约联合国总部还要多。在日内瓦共驻有19个国际组织,其中8个属于联合国系统。148个国家在日内瓦有常驻代表机构。在日内瓦工作的共有3万多名各国外交官和联合国公务员,占日内瓦人口的7%。这给瑞士带来每年30亿瑞郎的直接收入。

同时,瑞士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的许多行动。比如,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定,1990年海湾危机时,瑞士参与了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在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瑞士同意运送国际维和部队军事人员和物资的飞机过境,但对于北约要求其军事物资过境则予以拒绝;“9·11”事件后,瑞士外长戴斯立即表示,在对待恐怖主义的问题上,没有“中立”可言;不久前瑞士外交部又宣布,同意美国人道援助飞机飞越其领空,但执行军事任务的飞机仍须绕行。由于瑞士不是联合国的正式成员国,它在联合国里既无决策权,也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几十年来深感在涉及本国利益的许多问题上难以施加影响。

中立是“立国之本”

“小国寡民”的瑞士为什么一再自我“孤立”,拒绝走进“国际大家庭”呢?这首先是因为大部分瑞士人从心底里对祖先留下的传统的中立、民主和联邦制怀有根深蒂固的

留恋。大多数瑞士人把他们180多年赖以平安度日的“永久中立”原则和地位看得神圣不可侵犯。

“中立国”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是“在两者中既不选择你,也不选择他”。法语将中立国解释为“当一国在战争中不参加交战的任何一方时,则称其为中立国”。

瑞士奉行“永久武装中立”的政策,这是瑞士根据其国情、历史和传统自主作出的选择。瑞士地处欧洲心脏地带,与德法意奥等国接壤。从公元11世纪到 1648年,瑞士一直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下。1200年圣哥大山口的开通,使扼守穿越阿尔卑斯山南北要冲的瑞士成为贵族领主们的必争之地。瑞士的历史中有很多反抗外来侵略的记载。瑞士山民的英勇善战名声远扬,许多国家都愿征召瑞士人为雇佣兵,替其打仗卖命。瑞士中立以后,只保留了为梵蒂冈站岗的卫队。

1515年在米兰附近的一次战役中,瑞士惨败给法国。1516年,瑞士与法国缔结“永久和平”条约,这是瑞士中立政策的雏形。在1618年爆发的欧洲 “30年战争”中,瑞士一直保持中立。1798年,拿破仑入侵瑞士,强迫瑞士放弃中立政策达16年。瑞士成了德奥俄三国争斗的战场,国家被洗劫一空,百姓饱受战争赋税之苦。1815年,瑞士参加了反对拿破仑的战斗,那是瑞士最后一次在其国土以外作战。在同年3月20日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欧洲主要大国向瑞士保证承认其“永久中立”。1907年瑞士在海牙和平会议上签署了关于中立的法律公约。

1907年,“海牙公约”第一次以书面形式对战争情况下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规定。公约规定中立国最重要的权利是保证国土不受侵犯。公约规定中立国的主要义务有:不得参加战争;保障中立国自身防卫;在涉及战争物资出口方面,保证平等地对待交战国;不向交战国提供雇佣兵;禁止交战国使用本国国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都保持中立。战后,“纳粹黄金”案及瑞士对犹太移民的态度等问题都曾给瑞士的中立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如此,瑞士能幸免于两次世界大战,主要得益于其“武装中立”政策。

自奉行中立政策以来,瑞士保持了一支民兵制军队。宪法规定,20至42周岁的健康男性公民,不分职业和职位都须服兵役,因故不能服兵役者需交纳替代税;42岁以后则要编入民防接受训练至52岁。直到今天,瑞士每家每户的住房都拥有能防袭击的地下防空设施。瑞士的中立政策决定了这种“武装中立” 的目的只限于自卫。对于瑞士这样一个处在大国包围中的内陆小国,惟有中立才能保障其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因此瑞士的中立成为其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

自1815年瑞士的“永久中立”地位得到国际法承认至今,瑞士已有180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争,为瑞士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长期和平稳定的环境。

除瑞士之外,欧洲传统意义上的中立国还有瑞典、芬兰、奥地利和爱尔兰4个国家。它们选择作为中立国的目的和特点与瑞士大同小异。其中奥地利1955年曾表明其中立遵循“瑞士模式”;爱尔兰执行中立则以获取更大的国际活动余地为目的。与瑞士不同的是,这4个中立国均为联合国和欧盟成员国。对于加入北约,5个中立国态度各异:芬兰认为可以考虑,奥地利认为中期可以考虑,瑞典则说还没有提上日程,瑞士和爱尔兰均表示不予考虑。

为什么瑞士在一战中可以保持中立国的地位?它有什么筹码吗?

时代,瑞士已经成为国际联盟所在地了。也就是不仅代表欧洲,还代表世界了。野心再大,也只是在欧洲呀,他哪敢跟世界人民作对呢?

瑞士永久中立国的地位始于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并在一战后为1919年凡尔赛和约再次确认。回顾历史,“中立”为瑞士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它是瑞士能够长期和平并发展成为世界最富裕国家之一的重要基础。

虽然国际认可它是中立国,但是代表不了什么,也并不是说它有权利不参与战争

比利时也曾经是中立国,但是当法西斯德国侵略它之后,它还有什么中立可言.

瑞士一位外交家对此是这样评价的:“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是一位公民,迈出左脚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我们为什么近200年没有打仗,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

瑞士男子的服役期从20岁持续到50岁。瑞士全国平时只保留3500人的职业军人,而一旦需要,则可在48小时内动员35万人以上受过正规训练的陆、空军民兵部队。

中立国

指处于两个对立的政治力量之间不倾向任何一方,不参与战争并取得法律地位的保持中立状态的国家。一般把中立国分为战时中立国和永久中立国。战时中立国也叫“局外中立国”;永久中立国是指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必须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当中立国宣布中立后,既要对交战国保持不偏袒的态度,也要对交战国的任何一方不得予以提供与战争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援助。

千万记住:国际法中承认的永久中立国只有瑞士一个,参见各种国际法教材。

如关于瑞士永久中立的条约,是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宣言》,瑞士首先成为欧洲的永久中立国。其后,比利时和卢森堡分别根据1831年《伦敦协约》和1867年《伦敦协约》先后成为永久中立国。但比卢两国的永久中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德军入侵而破坏,后经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废除。奥地利宣布永久中立是根据1955年通过《联邦条例》,苏、美、英、法4国按瑞士方式对奥地利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作出承诺和保证。其他,还有在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中规定的中立条款,如1902年的英日第一次同盟条约;1882年德国、奥地利、义大利3国同盟条约和1926年苏德中立和互不侵犯条约。

永久中立国——瑞士 欣华 瑞士联邦面积41284平方公里,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瑞士...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瑞士制定新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

回答者:Tanworld - 探花 十一级 7-31 15:58

指处于两个对立的政治力量之间不倾向任何一方,不参与战争并取得法律地位的保持中立状态的国家。一般把中立国分为战时中立国和永久中立国。战时中立国也叫“局外中立国”;永久中立国是指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必须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当中立国宣布中立后,既要对交战国保持不偏袒的态度,也要对交战国的任何一方不得予以提供与战争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援助。

千万记住:国际法中承认的永久中立国只有瑞士一个,参见各种国际法教材。

如关于瑞士永久中立的条约,是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宣言》,瑞士首先成为欧洲的永久中立国。其后,比利时和卢森堡分别根据1831年《伦敦协约》和1867年《伦敦协约》先后成为永久中立国。但比卢两国的永久中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德军入侵而破坏,后经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废除。奥地利宣布永久中立是根据1955年通过《联邦条例》,苏、美、英、法4国按瑞士方式对奥地利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作出承诺和保证。其他,还有在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中规定的中立条款,如1902年的英日第一次同盟条约;1882年德国、奥地利、义大利3国同盟条约和1926年苏德中立和互不侵犯条约。

永久中立国——瑞士 欣华 瑞士联邦面积41284平方公里,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瑞士...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瑞士制定新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

参考资料:

时代,瑞士已经成为国际联盟所在地了。也就是不仅代表欧洲,还代表世界了。野心再大,也只是在欧洲呀,他哪敢跟世界人民作对呢?

为什么瑞士从不打仗?而且从没有国家去侵犯它?

千万记住:国际法中承认的永久中立国只有瑞士一个。

如关于瑞士永久中立的条约,是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宣言》,瑞士首先成为欧洲的永久中立国。其后,比利时和卢森堡分别根据1831年《伦敦协约》和1867年《伦敦协约》先后成为永久中立国。但比卢两国的永久中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德军入侵而破坏,后经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废除。奥地利宣布永久中立是根据1955年通过《联邦条例》,苏、美、英、法4国按瑞士方式对奥地利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作出承诺和保证。其他,还有在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中规定的中立条款,如1902年的英日第一次同盟条约;1882年德国、奥地利、义大利3国同盟条约和1926年苏德中立和互不侵犯条约。

永久中立国——瑞士 欣华 瑞士联邦面积41284平方公里,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瑞士...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瑞士制定新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

瑞士永久中立除了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地理因素之外,与其人民长期来为捍卫和平中立的努力和奋斗是分不开的。瑞士的中立外交政策不仅给瑞士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其他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并使之成为世界几百年来从未发生过战争的国度之一,同时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永久中立政策使蕞尔之国瑞士变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国”,成为世界各国心目中的“伊甸园”和学习的楷模。永久中立的外交政策,为瑞士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 中立的起源和发展

La Neutralitè“中立”一词起源于拉丁语,1536年才第一次使用。关于中立的功能含义,在海尔维第(瑞士的别称)国家最古老的文献中是用“静坐不动”来阐述的。瑞士现行联邦宪法第173条明确规定联邦议会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瑞士外部安全、独立和中立”(注:参见瑞士《联邦新宪法》,伯尔尼1999年出版,第42页。)。这个基本宪法的规定使得瑞士在对外关系上奉行四项原则。第一,永久中立原则。即瑞士必须避免战争危险,不能卷入争端,不结盟,它依靠自己“武装中立”,常备不懈。第二,普遍建交,不分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普遍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第三,休戚与共。中立不等于袖手旁观,瑞士也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与合作,对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国家给予支援。第四,提供方便。遇有国际冲突,瑞士时常出面斡旋,使双方互相接触联系。[1] (P220)“广结善缘,淡交如水”是瑞士外交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

瑞士中立地位的确立是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用鲜血赢得的。瑞士位于西欧中心,周边强国大国林立,它的西南部是法国,东南是意大利,西北是德国,东北是奥地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中世纪以来,欧洲许多国家就力图控制这块战略要地。1291年,施维茨、乌里、下瓦尔登三州结成永久同盟,以便共同对付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扩张,维护自身的安全。到了1513年已拥有13个州成员,这就是瑞士中立的开始。1515年,瑞士军队在马里尼昂(Marignan)被法军打败,1516年、1521年瑞士和法国签定永久和约,保证永不向法国开战,同时也拒绝法国的敌人通过其各道隘口。这样处于强国夹缝之中的瑞士,吃一堑,长一智,及时应变采取了高明的外交政策——恪守中立,中庸自保。可以说马里尼昂战役是瑞士全面执行中立政策的转折点。1618年欧洲爆发30年战争,瑞士已经奉行了中立外交政策,但仍有大批的瑞士人充当雇佣兵。此时瑞士的雇佣军不是为了帮助哪个国家战斗,而是为了他们自己和为国家赚钱,雇佣兵制成为瑞士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瑞士首次尝到中立给它带来的益处。1674年中立政策成为瑞士国家行为准则,当时的瑞士经历了宗教改革的,目睹了欧洲30年战争给邻国造成的苦难,感受与强国为邻的压力,终于在当年“国会”上宣布作为中立国行事,不再以任何方式参加战争,第一次向欧洲提出自己的对外中立政策。瑞士的中立政策在法国大革命时才得到欧洲主要国家的认可和尊重,使瑞士没有卷入该世纪的欧洲战争之中,为瑞士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1814—1815年欧洲召开维也纳会议,东道主奥地利外相梅特涅(后成为首相)同意英、俄使瑞士变成缓冲国的意见。列强们承认“瑞士的中立和完整及其脱离任何外国势力而独立,是符合整个欧洲政治的真正利益的”。[2] (P436)1815年11月20日列强在巴黎签定了《承认瑞士永久中立的巴黎条约》(Traite de Paris: Neutralite perpetuelle de la Suisse)。至此,无论在欧洲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瑞士的永久中立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3] (P280)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瑞士都保持了中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按照“武装中立”的原则,瑞士动员部队巡守国境。联邦政府任命维勒统帅全军,但瑞士法语区的人民认为他是亲德分子,造成德、法语区的人民对立情绪非常严重。尽管如此,瑞士政府和人民仍然对交战国的人民提供人道主义的援助,减少他们所遭受的痛苦。二战期间,瑞士遭遇南北二个法西斯专制国家的夹击,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情况下,瑞士各阶层、各民族捐弃前嫌,团结一致,以中立为原则,屏弃法西斯主义,加强边境守卫,终于使瑞士幸免陷入战争,维护了其领土完整与国家独立。二战初期,瑞士实施了“内堡计划”,在全国重要的交通要道、桥梁、隧道、山口等都安放了炸药,随时引爆。瑞士是一个山国,桥梁隧道炸毁之后即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内堡计划”是最坏的打算。在法西斯陈兵边境之际,为了防止德、意法西斯的侵略,瑞士军队进行了二战以来的第三次总动员,人员达到40万。[2] (P639)瑞士就是这样度过了二次世界大战的危机。武装中立使瑞士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和一只刺猬;如果没有武装中立,富裕的瑞士也许早就成为法西斯德国的囊中之物。

冷战时期瑞士又由于它特殊的地位,起到了两大阵营之间的避风港作用。瑞士与东西方国家普遍建立起外交关系,将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经济模式的不同等因素置之于外。在经济上实行自由经济政策,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战后以来,世界局势一直不安定,美苏全方位冷战,北约华约疯狂军备竞赛,亚非拉众多矛盾与热战。但是瑞士对于这些问题在政治上采取“两耳不闻窗外事”和“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策略;在经济上采取“铁公鸡一毛不拔”的政策,瑞士认为它的每一分财富都来之不易应当珍惜,援助国外反而会使受援国产生依赖思想,同时也会使官员滋生腐败现象。但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瑞士却显得十分慷慨。瑞士的这种相对中立的态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和理解。许多国际组织机构和国际会议纷纷落户瑞士,对于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瑞士不愿意提出也不提出任何解决的办法与建议,只提供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间房子、几个厨子,然后大赚银子。瑞士的这种方式,各国都乐于接受。如前里根和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日内瓦举行过多次会晤,达成了多个协议。1991年前后东欧苏联崩溃瓦解,但西方国家并未享受苏东欧巨变后带来的“和平红利”,经济反而陷入持续衰退,汇率不稳,人心浮动,导致大量的东西欧资金涌入瑞士,瑞士法郎一枝独秀,成为“避难货币”。

很显然,瑞士永久中立政策的出现,有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因素。首先,从传统背景看,山区居民自古以来往往比较强悍、骁勇,他们最早结盟是为了反对侵略,捍卫自己的主权独立和自由,而互相联合、互相支持、共度难关是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的人民相互生存的基础。正是这样的自由、平等、独立的思想孕育出相互协调仲裁乃至中立等手段以维护他们之间的关系。其次,瑞士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对其中立思想的产生以及中立政策的确立、推进起了重大作用。瑞士处于西欧的中心地带,四周被德、法、意、奥等大国的包围,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东南西北欧的交通要道。然而,瑞士又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山国。阿尔卑斯山占全国面积的60%,其重要山口圣哥大、圣伯纳德等都是欧洲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这样的地理条件,使瑞士成为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每当周边国家战火蔓延之时,瑞士势必会首当其冲,受害匪浅。为此,中立地位对这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来说至关重要。第三,连年的战争使瑞士人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广大人民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而赢得和平最好的方法就是中立,以防止外来的侵略者干涉的借口。第四,瑞士的周边大国强国也需要一块区域来缓冲他们之间的关系,而瑞士的中立正符合这些列强的意思。所以瑞士的中立不是偶然的。

二 瑞士的外交政策及加入欧盟问题

瑞士外交政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持续稳定不变。今天,不同国家的相互依赖程度与日俱增,为迎接最新挑战而在一切可能的领域展开国际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从而使一向稳定不变的瑞士外交政策产生了要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2001年1月1日生效的新联邦宪法阐述了新世纪瑞士外交政策的五大目标即:促进各民族的和平共处,尊重人权和促进民主,保护瑞士企业在国外的利益,缓解世界各地的贫困状况,保护瑞士的自然遗产。

加强促进和平的活动:瑞士打算在防止武装冲突上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倡导建立民主和立宪国家,鼓励政治解决冲突,并帮助重建工作。通过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瑞士团结基金会,在国家和国际上加强开展对话和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执行人道主义政策:瑞士基于普遍性原则和人权不可分割性原则,制定了人权政策。瑞士继续其传统外交政策,并将实施一项独立的人道主义政策。采取必要措施来加强倡导和尊重人权及支持民主和立宪国家的努力。

有的放矢地保护经济利益:确保本国经济在国内可以享受可能得到的最佳条件,从而达到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要求。主要重点是通过中小企业促进出口,在外交政策上支持瑞士成为研究和培训中心,以及通过多边和双边努力确保瑞士成为高效和有竞争力的金融中心,并保护它在国外的利益。

为瑞士以减少贫困为重点的发展合作增加资金:在发展合作领域,瑞士强调提高收入、增加就业、良好的管理,推广私营企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世界贸易一体化,减少国家债务,社会平等,防止危机和控制危机状况。瑞士打算在今后10年实现其将国内生产总值的0.4%用于发展合作的目标。

对环境保护的承诺:瑞士的环保政策涉及倡导和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旨在创造强有力国际环保体制的法律手段。主要目标是(特别是在涉及气候、生物多样性和使用化合物上)扩大现有协定的适用范围,制定国际规章以保护森林、河流、湖泊和海洋。[4] (P46-47)

瑞士在外交政策上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关于瑞士与欧洲一体化问题。随着欧盟的崛起,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欧洲一体化趋势势不可挡。新的形势,迫使瑞士重新对其欧洲问题的外交政治立场作出基本评估。瑞士加入欧洲联盟的问题已成为内政和外交政策上的一个重大挑战,这不仅是出于经济原因,而且涉及到瑞士未来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由于奥地利、芬兰和瑞典于1995年1月1日加入了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所剩无几(除列支敦士登等小国)。对瑞士来说加入欧盟可以进入欧洲联盟的庞大市场,促进瑞士经济的长期繁荣,可谓是一举多得,但瑞士人也担心本国的中立受到影响。一般认为,经济一体化必然导致政治一体化。[5] (P20)瑞士人的这种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欧盟从它建立时起就不仅仅局限于要实现经济目标,而且也要实现政治目标。随着欧盟的扩大和货币的统一,其结果必然将是共同的外交政策,共同的安全政策,以及共同的防卫政策,这些与中立所应承担的义务相抵触。永久中立国家的中立义务有主要的中立义务和次要的中立义务之分。战争期间中立国家所应承担的中立义务一般称为主要的中立义务,如防止和阻止交战国任何一方利用自己的领土,不给交战双方以任何支持,在应用国际法和国内法实施细则时对交战双方要不偏不倚等等。[5] (P19)而和平时期中立国家所应承担的中立义务一般是次要的中立义务,主要是避免卷入第三国之间未来的战争,如不发动战争,不参加第三国之间的战争,武装保卫中立,实行普遍的中立政策,不缔结军事条约和参加军事集团,原则上也不参加集体安全体系等等。(注:参见《瑞士国际法年鉴》第14卷,1957年。)

在加入欧盟问题上,瑞士考虑的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永久性中立问题,而关键是主权问题,瑞士不愿意把相当大的一部分主权交给多国机构。瑞士的观点是,欧盟是统一市场和统一货币的同盟,最后实现政治军事同盟,成员国的宏观经济决策权几乎都交给欧盟理事会去决定,欧盟法律成为国内法律,成员国的主权明显减少,这与中立原则极可能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6] (P37)而中立法范围内的主权对永久性中立国家来说是不可转让的。随着欧盟机构权限的扩大,成员国的主权转让也相应增加,同时欧盟机构在很多方面采取多数表决或绝对多数表决原则。随着成员国的增加,这种表决方式更能增加工作效率,否则,如果主权转让的同时,采取协商一致的表决原则,那么,许多事情将很难协调一致,最终结果只能是议而不决。如欧盟的贸易政策是由欧盟领导决定的,与其它国家的关税协议也由它出面签署,而且还可以对其他国家采取单方面的经济措施,包括经济制裁,当欧盟决定对非成员国的第三国进行经济制裁时,中立国家根本不能例外,如此一来,永久中立国就可能违反中立义务。

还有一个使中立国瑞士望而生畏的问题,就是欧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关系。欧盟成员国大多数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根据北约协定,一旦北约或者它的成员国同非成员国的第三国发生战争,北约除了采取军事手段外,必然也会采取政治和经济措施对付敌国。欧盟内的北约成员国必须采取共同行动。这时即使永久中立国的成员国可以免于参加军事行动,但是,对于政治制裁和经济制裁,它是不能不参加的。伊拉克、阿富汗、科索沃等战争表明,现代战争不仅是军事行动,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治战争、经济战争和高科技战争。欧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合作越密切,永久中立国家在欧盟内的处境就会越发艰难。同时,瑞士人也担心在欧盟内部大国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小国,而瑞士是欧洲的一个小国,如果加入欧盟它也将不得不接受大国强加的意志,被大国牵着鼻子走。永久中立是瑞士长期实践而且证明正确的,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瑞士人民也对中立政策十分留恋。所以,不愿使中立政策在加入欧盟后受到巨大冲击是瑞士至今徘徊其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因素。

瑞士至今不愿加入欧盟,除了害怕与中立政策相抵触,还与其“淡交如水”的传统思想有关。由于中立外交历史成因不同的原因,在不结盟前提下,瑞士的外交不如瑞典那样显得更自由、更灵活和更广泛。根据瑞士宪法,对外签定条约以及加入国际组织,联邦政府不能随心所欲,必须交付全民公决,取得选民及各州的双重多数。多年来瑞士全民公决投票多次否决政府提出的加入欧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 中立外交政策对瑞士的影响

瑞士中立政策是符合本国人民利益的,其永久中立外交政策最直接地反映着瑞士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同时也在国际关系的发展上起重要作用。

其一,永久中立政策带来了国内的政治安定。因为瑞士恪守中立,避免了邻国的干预,从而使得本国的民族与宗教矛盾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不致于发展到激化的地步。所以虽然瑞士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信仰、多种文化的国家,但瑞士各州仍然能够凝聚在一起,结成一个比较紧密的共同体,从而保持了国内的长期稳定。瑞士的一位政治家这样评价中立政策:“中立是正确的,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它,这是经过许多世纪的实践所证明了的,这表明它是维护我们国家自由和独立的最好手段,奉行中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使我们置身于小国不幸的政治纠纷之外。”[7] (P89)

其二,中立政策为瑞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中立带来的政治安定局面极有利于瑞士的经济发展。从欧洲30年战争结束的1648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瑞士农村是当时欧洲最富裕的农村地区,富有的农民还会写字、算数,瑞士几乎没有城乡差别。[8] (P12)特别到了20世纪初以来,瑞士人均收入居于世界前列,以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屹立在西欧中部。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6年,瑞士人均国民收入是世界第一位,为44350美元。在对外经济上,瑞士世界上主要资本输出国,它主张自由贸易原则,目的在于保护其产品的销售市场和在国外的大量投资,保证其能源、原材料的供应渠道。基于这些原因,瑞士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废除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同时也反对国际上采取经济制裁的手段。这对于资源缺乏、市场狭小的瑞士有相当大的作用。

瑞士因以中立著称,给人以信任严谨诚实放心的感觉,几百年来它从一个贫穷落后闭塞的小山国变为世界的保险箱和钱袋子,目前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资本存放地。全世界私人资本的36%存放在瑞士的资本管理银行里,粗略估计达30000亿瑞士法郎以上,有价证券超过10000亿瑞士法郎。[9] (P9)另外,伦敦金融市场每年赢利的三分之一资金都存入了瑞士。自1991年苏联瓦解以来,光从俄罗斯非法转移到瑞士的资金就高达1000亿瑞士法郎。瑞士银行业是受中立政策影响最大的一个行业,每年的直接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4%,税赋占联邦税收总额的11%,经济效益远高于其他支柱产业如机械、化工、钟表、旅游等行业,遥居首位。[9] (P9)银行业为增强瑞士国家经济力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与瑞士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和国家的中立政策是分不开的。

其三,永久中立政策使瑞士在国际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欧洲的稳定和世界的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瑞士的中立地位,它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中,如维和、裁军、缓和紧张局势、加强国家间的信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永久中立的瑞士,在国际关系中往往给各国以“良好服务”“和平使者”的形象。瑞士的这种良好服务可以归纳为:中介和调解争执的作用;参加国际仲裁;履行国际委任;参与维护和平的行动;向国际谈判各方提供服务;向国际组织及各国提供谈判的场所地址。[7] (P90)

其四,瑞士因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永久中立政策,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成为国际机构总部之国。瑞士的巴塞尔市既是世界“药都”,又设有国际结算银行总部;苏黎世市除了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以外还是国际足联的总部;达沃斯村是世界经济论坛的所在地;伯尔尼是世界钟表之都;洛桑是国际奥林匹克的总部;日内瓦是世界名城,它不仅是旧国联和现在的联合国欧洲总部,而且是世界上召开会议次数最多的国际会议城市之一。“世界分为五大洲: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和日内瓦。”这是法国外交大臣塔列兰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上的一句名言,以此极言日内瓦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10] (P218)联合国成立以后,日内瓦随即被联合国定为其在欧洲的总部。联合国除了在纽约召开安理会和成员国代表大会(联大)外,其他几乎所有的大会均在日内瓦举行。日内瓦的国际机构大致分为三类:一、与联合国有关或有联系的机构。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议、联合国难民高级专员公署、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贸易组织(原关贸总协定)、联合国裁军谈判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电讯联盟、国际劳工组织。二、国际组织。如国际教育局、欧洲原子能中心、欧洲自由贸易组织、欧洲移民国际委员会等政府组织。三、民间组织机构。日内瓦有200多个非政府的民间机构,各国议会联盟、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国际民防组织、国际妇女联合会、国际警察协会、社会发展国际协会、社会科学术语国际中心、现代建筑国际会议、登山协会国际联合会、公路联运国际联合会、世界滑水联合会、收入与财产研究世界协会、世界工会联合会、世界宗教理事会、文学与艺术国际协会、国际法学家委员会、保卫儿童国际委员会等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总部均设在日内瓦。每年在日内瓦召开八万多场国际会议,处理有关裁军、人权、国际贸易、环境、难民、灾害、电讯、气象、知识产权、劳资纠纷、核扩散等几乎无所不包的问题。各国际组织和外交使团每年光是向日内瓦支付各种费用和社会保险费就高达36.5亿瑞士法郎。[11] (P25)瑞士既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又为本国带来了巨额财富。

其五,中立政策使瑞士成为世界的避难之国,为世界人道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同时也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做出直接和间接的贡献。瑞士的人道主义援救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由瑞士人亨利·迪南创立的总部设在日内瓦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道主义机构,每年为世界各地人道主义援助奔波,它成为瑞士中立政策的象征。信任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工作要诀,所以“比瑞士更中立”便成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中流行的口号。[10] (P184)

由于人道主义精神在瑞士处处得到体现,因此瑞士本身也成为各国人士的避难之国。瑞士从近现代以来接纳了世界各地大量的“”和难民,从一战二战中为战俘、犹太人避难到现在为前南斯拉夫难民的安置;世界上有许多著名人士都曾在瑞士逗留和避难,最著名的人士应该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列宁在1895—1917年曾三度出国,在国外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瑞士度过的。列宁之所以在瑞士逗留这么长的时间,这和瑞士国内的和平稳定、中立、以及人道主义有关。在一战前夕和期间,欧洲极大多数国家都拒绝或限制列宁的逗留和旅行,但惟独瑞士却张开双臂欢迎列宁。瑞士高度发达的经济和良好的环境也给列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瑞士尽管从自然资源来说是属世界上最贫瘠的国家之一,但它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地理位置,在政治上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在外交上采取永久中立的政策,经济上实行自由贸易的原则等,使瑞士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的“伊甸园”。瑞士的永久中立外交政策是符合瑞士国家人民的利益的,因此,可以说瑞士永久中立的外交政策是正确的。党的十六以来随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瑞士永久中立的外交政策在很多方面也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